作为一个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呢?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做做人。最成功的不是学习好,而是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这些好习惯也都是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得到的。所以今天特别想和大家共同来探讨怎样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幸福的底色。
帮孩子寻找最美好的地方。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找到一个最好的生活环境。上学了,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择校,希望孩子能在一个美好的地方学习和生活。那我们来思考一下,你心目中的好地方是什么样子呢?请你用几个词描绘心中的天堂。再用几个词描绘一下心中的地狱。
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也和孩子做个这个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条线,左边写天堂,右边写地狱。我们看这个大作家是怎样和孩子互动的。
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这样呈现出来:花朵。笑。树木。天空。爱情。自由。水果。光。白云。星星。音乐。朋友。蛋糕。灯。冷气。书本......”
在游戏里,孩子们也同时写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地狱:黑暗。肮脏。灰色。哭泣。残忍。恐怖。恨。流血。丑陋。臭。呕吐。毒气......”
我于是对孩子们说:“当我们画了一条线后,就会知道天堂是具备了一切美好事物与美好心灵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人叫做天堂,有人叫做天国,或者净土、极乐世界。地狱呢?正好相反,是具备了一切丑恶事物与丑恶心灵的地方。那么,有没有人知道人间在哪里呢?”
孩子们说:“人间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中间的地方。”我说:“错了。”孩子们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我告诉孩子们:“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刻就是住在地狱!”
如果一个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本文来源:http://www.51fsjj.com/news/news39_117377.html 怎样做个优秀的家长?]
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如果在很久很久以后,真的有一个地方叫天堂,应该也是为那些心里有别人的人准备的。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我想说:孩子是生活在天堂中还是地狱里,这取决于你对孩子的引导。要引导孩子爱上自己学习的学校,爱上自己的班级,爱上班级里的老师和同学。如果孩子整天回家抱怨学校里的不好,同学和老师的不公正。那这个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一个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即使获得再大的成功也没有幸福感。在这里,不得不多花点时间谈谈人的心理感受中的“归属感”。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的 需 要
社 交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注意:这些需要是呈金字塔排列的,最下面的也是必须的基本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这么看理论我们似乎还看不出什么,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要在人最需要的时候满足心理的需求,生活才是幸福的。
婴儿刚出生,自然就是最原始的需要。吃饱穿暖。现在有很多孩子是剖腹产的。孩子在一个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安全感,妈妈应该更加细心的呵护孩子。喂养孩子的时候要和他说话,经常做适当的按摩。可是很多职业女性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孩子缺少母乳喂养,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渴,在最该满足孩子需要的时候没有满足。长大再吃山珍海味也弥补不了。
等孩子逐渐接受这个世界了,要让孩子多看彩色的东西。夜晚出来看看彩色的灯光。多抱孩子,和孩子交流。要和孩子多呆在一起,让孩子有安全感。有些孩子小时候缺少拥抱,特别是男孩,长大了就爱打闹,心理学上称为“皮肤饥渴诊”,这些孩子在打闹中满足身体的接触,只因为在最需要拥抱的时候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很怕黑,胆小,缺乏自信,很多的原因要追溯到婴儿时期是否满足了安全的需要。
社交需要又称爱与归属。我特别要谈谈这一项,爱是和归属连在一起。也就是说,有爱才有归属感。孩子逐渐长大,慢慢有了社会性,想想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也不知道规则。当孩子看着别人的东西不敢去抢了,那就开始有规则感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教会孩子去爱。最初是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家庭成员,感觉自己是家中很重要的成员,家里人之间相互关心和爱护,家就是归属。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怎样做个优秀的家长?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