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和家长往往只注重进行考前心理调节,高考后心理问题却关心甚少。专家介绍说,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前后这段最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绩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除了考生必须保持平常心态、注意自我调节外,家长也要注意帮助孩子调节心理。
考后易出现哪些心理表现
据心理专家介绍,有的考生感觉考得很好,以出游或狂欢来表示庆祝,但此时由于人的神经处在高度兴奋状态,做事很容易失手,结果出现一些意外,如溺水、受伤等;另外,也有的人是自己感觉考得好,但实际成绩并不理想,这种考生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帮他们分析考试的实际情况,去除如马虎、考场紧张、考试堵车等不利的干扰因素,评估出一个浮动值,在此基础上算分会更准确些,这样也就避免发榜后出现实际成绩和估分落差太大而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打击;另一种就是感觉考得不好的同学,建议这样的考生要首先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定就真的会分数很低,要以分数实际出来见分晓,而且要给自己树立“低来低走”的心理,人生的路很多,不可能因为一条路走不通就堵住了所有出路。
哪些情绪应引起注意
通常考后的轻度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不影响到日常生活,考生只要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即可,但如果考生在语言和行为上出现了变化,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如说话的风格和考前大不一样,原来爱热闹的现在突然喜欢清静,原来爱独处的突然走东家串西家,或考前、考中都能吃能喝的考后突然不思茶饭,如果这些现象的出现只是一过性的无妨,但如果是持续的、加重的,就要引起警觉,最好进行心理评估的介入。
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困扰
许多考生都感到考后家长的喋喋不休使自己压力倍增,无论是关心也好、埋怨也罢,家长都要掌握一个“度”字,在此给家长提出四点建议:
1.胸怀比道理更重要。家长不要总给孩子讲各种道理,那样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而应该以宽容、安慰的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2.“悦纳”比“乒乓”更重要。接受孩子即“悦纳”,要比孩子说一句家长对一句就像打乒乓球那样非要决出胜负,效果更好,能够减少双方的冲突。
3.耳朵比付出更重要。此时做孩子的一个好的倾听者,要比为孩子做这做那更重要,孩子此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倾听可能会使你轻松地点中孩子的精神穴位。
4.安静比劝说更重要。孩子在考前就一直听家长、老师说个不停,精神上很容易出现厌听、排斥现象,如果此时不管你是出于安慰、沟通还是指责,总是对孩子说个不停,孩子就会出现“精神肥胖”,很容易就承受不了而爆发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