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等孩子上学后再好好教育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才三四岁,年龄还小,不懂事,现在就应让他多玩玩,等孩子上学以后,再好好教育他吧。但是父母们不知道,在这一阶段如果对孩子比较溺爱、袒护,就会使孩子变得任性、淘气。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以后要想改过来就比较困难。
误区二: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爱好班,如让孩子学电子琴、学舞蹈、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很多家长可能是这样想,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么样就看他自己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
误区三: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包办
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有时候让他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但是做父母的可能不知道,大人的这种越俎代庖反而大大地延缓了孩子自立性的发展,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伤害,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专家指点:(张健全心理学专家)对于孩子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生理遗传的因素: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遗传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多大影响,但是有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先天条件好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抓紧,不能因为先天条件好就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先天条件不太好的,父母更要抓紧,利用后天的不断弥补,让孩子赶上来,只要父母努力,孩子一定会成才,这样的事例也是很多的。
二、环境因素:
环境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3个方面,其中家庭环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例如:有的父亲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从不看书看报,整天泡在麻将桌上。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怎么可能学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现象。
三、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
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空间。6岁前,给孩子的空间不能太大,在这一时期,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做家长的应从多方面指导教育,让他从小就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孩子6岁后,随着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些自我意识并在不断加强,家长再用以前的老办法就会受到孩子的反抗和抵制,有时甚至是极端的反抗。这时家长就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当孩子与家长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坐下来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就应按照孩子的意见办;如果没有道理,就应耐心地说服解释,不能以大欺小、以大压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