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看到,我们的师生关系已大不如前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外出活动少了。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都把老师带学生出去春、秋游当成头等禁忌的事,集体踏青,要经过重重审批,并签下责任书,这使许多热心的老师望而却步,想法永远无望成为做法。缺少了大自然与生活的背景,师生的交流仅限于严肃的办公室与凄冷的走廊,戒备心与压抑感使老师永远也无法获得学生心灵的第一手资料,交流都困难,更何况坦诚相待!
2、学科补课多了。升学竞争激烈的直接恶果是“补课”的产生,补课使本就摇摇欲坠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金钱的参与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实事求是地说,社会进步了,家长舍得花钱投资教育,教师在业余时间付出劳动得点相应的报酬,这是天经地仪的。问题是教师的这种社会化行为在未经世事的学生眼里却是不可思议的,学生允许老师在专业方面有盲点,但不能容忍老师在金钱方面有“污点”,但迫于家长的压力,补课还得进行。自此,学生便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帮助辅导皆由金钱驱使,老师为我服务是应该的。有些老师虽然也明察这一点,也有不补之意,但看其它班级在补,不补又怕学生在学业方面吃亏,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忍受种种压力坚持补课。于是,师生关系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延续着……
3、学习压力大了。家长的要求高,重点高中的门槛也高,参考的人数多,面对着很现实的升学问题,家长老师很难做到超然物外。家长唠叨,老师叮嘱促使学生不得不在学业方面疲于奔命:不允许懈怠,也没有时间懈怠;不允许玩耍,也没有时间玩耍。老师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注重的是心灵的解放,冲突产生了,但老师在家长的支持下在这场拉锯战中往往占上风,于是一个个性格逆反,情感荒漠化的做题机器产生了……
4、家访空间小了。社会进步,通讯工具也成了家庭必用品,手机、电话、小灵通一个也不少,于是老师与学生交往的空间日渐蒌缩。老师需要找家长,坐在办公室,手指按键盘就可解决问题,而家长找老师也同样方便。现代通讯工具在给学校交流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其实也隐藏着诸多不利因素,多了公事公办、言简意赅;少了促膝长谈、三方在场。“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教育的口号,用“电话”、“手机”的沟通方式总让人想起“密谈”、“告状”、“刺探”等几个不光彩的词,而家访则因当着学生的面而显得开诚布公,亲切怡人。家访形式的异化,老师教育活动空间的萎缩也是制约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5、社会要求高了。“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社会把许多溢美之辞献给老师的同时,也使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教师也是人,并且是有缺点的人,教师也要吃饭,也上有老下有小,教师也要求人办事,也要请客吃饭,也要为生计而疲于奔波。常常打理家务,没有看书学习;无奈介入俗事,一心往往二用。由于平时社会对老师的宣传都立足于蜡烛,立中于春蚕,学生在耳闻目染之下,自然也把学校当圣地,把教师当圣人。这样学生对老师的高标准和老师在生活重压下的顾此失彼,自然也就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失落感、失望感丛生,这样的情形,想搞好师生关系当然就很难了,所以要对老师有正确全面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真实的老师才能和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