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阎锋
义工服务要不要期待更专业?
广东扶贫济困日关注空前,各界对于义工专业性问题的讨论再度浮出水面。此间就有评论认为,面对福利院老人“重复被服务”的尴尬,佛山义工志愿服务的出路,一是应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二是佛山义工需要向专业化服务方向发展。支持义工专业化的人认为,因为社会生活中特定人群所面对的困难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经济上的,有的则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类型,这就需要义工志愿服务专业化:既要针对性,又要有效性。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政府购买服务与义工组织的壮大应该形成互补。此话虽不假,但政府购买服务需要专业而稳定的服务,而作为义工,其本身就是不稳定的服务提供者。
义工又被称为志愿者。需要明确的是,虽然在个人回馈社会、乐于帮助他人上,义工与社工是一样的。但是目前佛山数量庞大的义工又并非专业的受薪社工,不同于经过专业的培训、可以用专业的技巧服务他人的社工,义工群体本身就是临时性的,并不具备连续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因此更不必奢求义工必须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在佛山诸多的志愿者组织和群体中,大多以提倡助人自助,随时随地的服务和帮助他们内化到生活习惯之中,从而形成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如此便可。而更深层次的专业性服务的问题,就要交由社工去完成了。
不公布“状元”便有“疑似状元”
中考刚刚放榜,不难发现,像佛山一样,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媒体、对社会“噤声”:不公布中考“状元”,希望“状元”能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避免炒作,有的地区甚至将这一尝试扩大到高考“状元”上。
一直以来,中考、高考结束后“状元”无一例外备受社会关注,而媒体更是习惯性的大篇幅关注报道“状元”,追捧之下,“状元”头上的光环一再被放大。
有老师就坦言,虽然“状元”的诞生有一定偶然性,但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公开“状元”对学校发展当然非常有利,在学校之间激烈竞争中,学校只要培养出一名“状元”,势必能带动整个学校在片区中脱颖而出,在局部竞争上取得更大的资源优势,会对学校在社会、家长公众中的判断产生正面影响。
因此也自然有学校最后坐不住,还是要透出口风,或者由媒体挖出“疑似状元”。不管是“状元”还是“疑似状元”,在应试教育的倾向依然严重、多元化评价体系尚需完善的今天,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好坏,学校以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这些都还是要围绕着分数与排名走,看来关注排名的现状不可能一时之间得到改变。